引言
预防接种工作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于控制传染病、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具有重要意义。2016年,我国针对预防接种工作发布了新的规范,旨在进一步规范疫苗接种工作,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。本文将对2016年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进行详细解读。
规范适用范围
2016年预防接种工作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乡镇卫生院等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单位。规范明确了预防接种工作的组织管理、疫苗管理、接种服务、信息报告、监测评估等方面的要求。
预防接种组织管理
1. 组织架构: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设立预防接种工作领导小组,负责组织、协调、监督预防接种工作。
2. 人员配备:预防接种单位应配备足够的预防接种人员,并定期进行业务培训。
3. 预防接种点设置:预防接种点应设在交通便利、环境安全的地方,并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。
疫苗管理
1. 疫苗采购:预防接种单位应按照国家规定采购疫苗,确保疫苗的质量和供应。
2. 疫苗储存和运输:疫苗的储存和运输应遵循《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》,确保疫苗在有效期内。
3. 疫苗使用:预防接种单位应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和接种程序使用疫苗,确保接种效果。
接种服务
1. 接种对象:预防接种服务对象为符合国家免疫规划要求的适龄人群。
2. 接种程序:预防接种单位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,制定详细的接种程序,并告知接种对象。
3. 接种注意事项:预防接种人员应向接种对象告知接种注意事项,如接种前后的饮食、休息等。
4. 接种记录:预防接种单位应建立接种对象档案,详细记录接种信息。
信息报告
1. 疫苗接种信息报告:预防接种单位应按照规定及时、准确报告疫苗接种信息。
2. 疫情报告:预防接种单位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时,应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。
3. 质量信息报告:预防接种单位应定期报告疫苗质量和接种服务质量信息。
监测评估
1. 疫苗接种效果监测:预防接种单位应定期对疫苗接种效果进行监测,评估接种效果。
2. 疫苗接种安全监测:预防接种单位应定期对疫苗接种安全性进行监测,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。
3. 疫苗接种工作评估: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定期对预防接种工作进行评估,总结经验,改进工作。
结语
2016年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发布,对于提高我国预防接种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。各级预防接种单位应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规范要求,确保预防接种工作安全、有效、有序进行,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秦皇岛温柔顶科技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2016预防接种工作规范:预防接种规范2016版 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